二、作者自述
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与同时代的大背景相联系的,但我们不能因此把人物的历史与社会的历史等同起来。因为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。因此,在记载这二者时,写作手法也是迥然不同的。想要混淆二者,使之结合成一体的想法,显然是不可实现的。普鲁塔克[1]倾力于人物传记,而卡莱尔[2]则注重史实,两位大家各自著书立说。不过,在我看来,后人中到今天还没有谁能够与普鲁塔克齐名。
人物传记,不是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,但同样要求素材的真实性。那些文人墨客喜欢戏说历史人物,甚至会写出四不像的东西,还自称为“历史小说”。对此,歌德与拿破仑观点一致,认为这样的东西毫无脉络可言,一切都乱糟糟的。
如果一个人的行大于言,那么,想要为这个人作传就会更加不易。历史上的风云人物:恺撒[3],腓特烈大帝[4]和拿破仑,都曾因为战场上的战无不胜而成为万人之首,但是,时至今日,这些战役的意义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。曾经轰动一时的法萨卢斯战役[5]、罗斯巴赫战役[6]和奥斯特里茨战役[7],大概只有酷爱军事的人才会有兴趣谈起了。如果前面提到的三位统帅只是一介武夫,别无所长,那就同克拉苏[8]、赛德利茨[9]和马塞纳[10]没有两样了。唯有他们的政治天赋,才能让他们风姿卓越。因为政治家将影响到世界的风云变幻。
我在努力寻找一种途径,即通过对拿破仑心路历程的描述,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他,了解他。因为,他的政治生命是与个人的人格紧密相连的。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,在政坛上呼风唤雨,这一切,都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。而在此书中,那些辉煌的战役,各国的纷争,都不是最主要的,如同天气总会变化一样,我们无须去注意。但是,他与家人的喜怒哀乐,他脸上表情的每一次变幻,都是他人格的间接反映。
在教科书里,我们通常所能见到的,是拿破仑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。不过,在本书中,他的这些丰功伟绩,将被尽可能地压缩。读者在此会看到更多的,他那些曾经被历史学家,军事学家,包括政治家所忽略的东西。我要倾力展现的,绝不仅仅是那些法国作家曾经描述过的“拿破仑”,我所要做的,是让大家真正地走近拿破仑,换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他。本书尽可能多地截取了他一生中的小插曲和片断作为切入点,以此来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人物。我会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拿破仑的内心世界,在此,他的果敢与柔情,他的成功与失落,他的一切一切,都将毫无保留地显现在读者面前。所以,我在书中没有花费力气去描写诸多的元帅与将军,因为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拿破仑的内心世界作用不大。
为了将拿破仑有血有肉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于读者眼前,就让我们跟随他人生的脚步,一起感受他的成长与变化吧。这样,我在书中尽最大可能用拿破仑本人的原话来说明问题。因为由自己来介绍自己,是对自己最好的而且最真实的评价;或许这其中会有不妥之处,但即便如此,哪怕是他在说谎,也是给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。当然,我不得不把自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的人,这样,才能在写作时把自己作为局内人,跟着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。因此,我和拿破仑有着真诚的情感交流,使他的内心世界再无秘密可言。当我作为局外人的身份,冷静地评价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,已经是本书的结尾了。正如旁观者清。唯此,才能公正客观地给他定论。
在保持史料的真实基础上,我力求语言生动,给读者带来一个血肉丰满的拿破仑。所以,我认为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事件,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,不会随机出现;我也不想去对其进行加工或改造,更不会趋炎附势于某一说法;当然,可能会为了叙述的需要,省略一些事件。
可以肯定,书中除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,其余资料都是无可争议的史实。正如歌德在评价布里昂的《忆拿破仑》时所说:“那些新闻记者、史学家和诗人,花费了诸多力气造就的戴满光环的拿破仑,在此书无可争议的写实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不过,拿破仑的伟大形象,却因此更加明朗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真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,只有勇敢的人才敢于把它说出来。”
拿破仑的一生,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,但是,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;那深刻的底蕴,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,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。他称得上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。在他身上,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,**与幻想,勤奋与斗志,而他也凭借这些,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。今天,世界充满着变化,无数的机遇,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。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,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!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,独一无二,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,掀起狂风巨浪,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。
注释
[1]普鲁塔克(467—1207):罗马人,是希腊传记作家,伦理学家。著作中《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》最著名,被后人广为传诵。
[2]卡莱尔(1795—1881):苏格兰人,是散文作家、历史学家。著有《法国大革命》等著作,曾被聘为爱丁堡大学校长。
[3]恺撒(公元前100—前44):古罗马人,伟大的军事家,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是他,改变了希腊至罗马的历史。与庞培、克拉苏并称为前三雄。著作有《高卢战记》、《内战记》。其“吾至,吾见,吾胜”的名言被后人广为传诵。
[4]腓特烈大帝(1712.1.24—1786.8.17):普鲁士国君。最主要的言论为“国君,应该是人民的第一公仆”。他禁止在审讯过程中拷打人犯,宣扬人人平等。著作有《反权术主义》。在他的带领下,普鲁士赢得“天下无敌”的美名。
[5]法萨卢斯战役(公元前48年8月9日):是古罗马内战中的决定性战役。恺撒率军大败庞培,而自己的军队只伤亡了二百多人。他看到战场上尸横遍地,说:“他们自寻死路,活该!”
[6]罗斯巴赫战役(1757年):普鲁士军队大获全胜,奥地利士兵溃不成军。
[7]奥斯特里茨战役(1805年12月2日):这是拿破仑执政一周年纪念日,他率领法军,在摩拉维亚小镇大胜奥地利俄国联军,此战也被称为“三皇之战”。联军伤亡惨重,拿破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
[8]克拉苏(公元前115—前53):古罗马人,是政治家、商人。在苏拉夺取**中为其效力,并击败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。他本人因此成为一方首富,公元前54年,在一次战役中横死疆场。
[9]赛德利茨(1721—1773):腓特烈大帝执政时,被封为骑兵统帅,作战勇猛。1757年,在罗斯巴赫战役中,因战功显赫,被提升为西里西亚骑兵总监。
[10]马塞纳(1758—1817):法国人,是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。拿破仑评价他为功绩最大的元帅。
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与同时代的大背景相联系的,但我们不能因此把人物的历史与社会的历史等同起来。因为二者有着显著的区别。因此,在记载这二者时,写作手法也是迥然不同的。想要混淆二者,使之结合成一体的想法,显然是不可实现的。普鲁塔克[1]倾力于人物传记,而卡莱尔[2]则注重史实,两位大家各自著书立说。不过,在我看来,后人中到今天还没有谁能够与普鲁塔克齐名。
人物传记,不是历史学家的研究范畴,但同样要求素材的真实性。那些文人墨客喜欢戏说历史人物,甚至会写出四不像的东西,还自称为“历史小说”。对此,歌德与拿破仑观点一致,认为这样的东西毫无脉络可言,一切都乱糟糟的。
如果一个人的行大于言,那么,想要为这个人作传就会更加不易。历史上的风云人物:恺撒[3],腓特烈大帝[4]和拿破仑,都曾因为战场上的战无不胜而成为万人之首,但是,时至今日,这些战役的意义已经显得没那么重要了。曾经轰动一时的法萨卢斯战役[5]、罗斯巴赫战役[6]和奥斯特里茨战役[7],大概只有酷爱军事的人才会有兴趣谈起了。如果前面提到的三位统帅只是一介武夫,别无所长,那就同克拉苏[8]、赛德利茨[9]和马塞纳[10]没有两样了。唯有他们的政治天赋,才能让他们风姿卓越。因为政治家将影响到世界的风云变幻。
我在努力寻找一种途径,即通过对拿破仑心路历程的描述,让世人更加清楚地认识他,了解他。因为,他的政治生命是与个人的人格紧密相连的。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,在政坛上呼风唤雨,这一切,都在他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。而在此书中,那些辉煌的战役,各国的纷争,都不是最主要的,如同天气总会变化一样,我们无须去注意。但是,他与家人的喜怒哀乐,他脸上表情的每一次变幻,都是他人格的间接反映。
在教科书里,我们通常所能见到的,是拿破仑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。不过,在本书中,他的这些丰功伟绩,将被尽可能地压缩。读者在此会看到更多的,他那些曾经被历史学家,军事学家,包括政治家所忽略的东西。我要倾力展现的,绝不仅仅是那些法国作家曾经描述过的“拿破仑”,我所要做的,是让大家真正地走近拿破仑,换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他。本书尽可能多地截取了他一生中的小插曲和片断作为切入点,以此来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人物。我会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拿破仑的内心世界,在此,他的果敢与柔情,他的成功与失落,他的一切一切,都将毫无保留地显现在读者面前。所以,我在书中没有花费力气去描写诸多的元帅与将军,因为这些对于我们了解拿破仑的内心世界作用不大。
为了将拿破仑有血有肉的形象真实地再现于读者眼前,就让我们跟随他人生的脚步,一起感受他的成长与变化吧。这样,我在书中尽最大可能用拿破仑本人的原话来说明问题。因为由自己来介绍自己,是对自己最好的而且最真实的评价;或许这其中会有不妥之处,但即便如此,哪怕是他在说谎,也是给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自己。当然,我不得不把自己当做什么也不知道的人,这样,才能在写作时把自己作为局内人,跟着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。因此,我和拿破仑有着真诚的情感交流,使他的内心世界再无秘密可言。当我作为局外人的身份,冷静地评价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时,已经是本书的结尾了。正如旁观者清。唯此,才能公正客观地给他定论。
在保持史料的真实基础上,我力求语言生动,给读者带来一个血肉丰满的拿破仑。所以,我认为书中所描述的每一事件,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,不会随机出现;我也不想去对其进行加工或改造,更不会趋炎附势于某一说法;当然,可能会为了叙述的需要,省略一些事件。
可以肯定,书中除了主人公的内心独白,其余资料都是无可争议的史实。正如歌德在评价布里昂的《忆拿破仑》时所说:“那些新闻记者、史学家和诗人,花费了诸多力气造就的戴满光环的拿破仑,在此书无可争议的写实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无力。不过,拿破仑的伟大形象,却因此更加明朗。我们不得不承认,真实才是最有说服力的,只有勇敢的人才敢于把它说出来。”
拿破仑的一生,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是短暂的,但是,他的生命历程如同史诗一般;那深刻的底蕴,肤浅的人根本不可能体会,只有崇尚真实的人才能走到他的内心深处。他称得上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用一生写就了生命的悲歌。在他身上,我们会看到自信和勇气,**与幻想,勤奋与斗志,而他也凭借这些,使自己的人生达到辉煌。今天,世界充满着变化,无数的机遇,只有那些有卓越才能的人才能得到。全欧洲的热血青年们,没有谁比拿破仑更适合做你们的榜样了!他在所有的西方人中,独一无二,在历史的舞台上呼风唤雨,掀起狂风巨浪,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代价。
注释
[1]普鲁塔克(467—1207):罗马人,是希腊传记作家,伦理学家。著作中《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》最著名,被后人广为传诵。
[2]卡莱尔(1795—1881):苏格兰人,是散文作家、历史学家。著有《法国大革命》等著作,曾被聘为爱丁堡大学校长。
[3]恺撒(公元前100—前44):古罗马人,伟大的军事家,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是他,改变了希腊至罗马的历史。与庞培、克拉苏并称为前三雄。著作有《高卢战记》、《内战记》。其“吾至,吾见,吾胜”的名言被后人广为传诵。
[4]腓特烈大帝(1712.1.24—1786.8.17):普鲁士国君。最主要的言论为“国君,应该是人民的第一公仆”。他禁止在审讯过程中拷打人犯,宣扬人人平等。著作有《反权术主义》。在他的带领下,普鲁士赢得“天下无敌”的美名。
[5]法萨卢斯战役(公元前48年8月9日):是古罗马内战中的决定性战役。恺撒率军大败庞培,而自己的军队只伤亡了二百多人。他看到战场上尸横遍地,说:“他们自寻死路,活该!”
[6]罗斯巴赫战役(1757年):普鲁士军队大获全胜,奥地利士兵溃不成军。
[7]奥斯特里茨战役(1805年12月2日):这是拿破仑执政一周年纪念日,他率领法军,在摩拉维亚小镇大胜奥地利俄国联军,此战也被称为“三皇之战”。联军伤亡惨重,拿破仑取得了辉煌的胜利。
[8]克拉苏(公元前115—前53):古罗马人,是政治家、商人。在苏拉夺取**中为其效力,并击败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起义。他本人因此成为一方首富,公元前54年,在一次战役中横死疆场。
[9]赛德利茨(1721—1773):腓特烈大帝执政时,被封为骑兵统帅,作战勇猛。1757年,在罗斯巴赫战役中,因战功显赫,被提升为西里西亚骑兵总监。
[10]马塞纳(1758—1817):法国人,是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将领。拿破仑评价他为功绩最大的元帅。
背景色